三伏天要“以热制热",中医专家教这么养生

作者:宣传科 发布时间:2017/10/13 9:51:39 点击量:18956 字号:
   本周三进入三伏天,三伏是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意思是在三九天、三伏天养生,一整年少生病。这几天,朋友圈发出不少三伏天养生的信息,这些方法都对吗?三伏天如何科学养生?本版邀请温州名中医、温州市中心医院杨军教你科学养生。

伏天老人、儿童易中招
   三伏天,人体的营养素和水分损失较大,大多数人会出现四肢乏力、提不起精神等症状。听说喝茯茶能缓解以上这些症状,还没入伏,市民董女士就在家喝起来了。几周之后,董女士的乏力症状并未好转,反而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闷的症状。于是来到我院中医科就诊,经过杨主任号脉后发现,原来董女士的脾胃比较虚弱,而茯茶大多是清心解暑的药物,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比较适合夏季外出行走劳作之人,像董女士这种脾胃虚弱的人群是不适合长期大量饮用的。
杨主任指出,老年人、儿童还有一些慢性病体质虚弱的患者,其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这些人群在三伏天容易生病。
这些三伏天的养生谣言不可信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朋友圈各种关于三伏天养生的“秘诀”在疯狂转发,然而这些养生方法真的正确吗?
1)“三伏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杨主任说,这是一种过于绝对的观点,正常人适量地饮用冷饮,常常可以增进食欲,对健康并无大碍,当然平素脾胃虚寒之人是不适合食用生冷食物的。
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运动的口头语,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
杨主任认为,健身不能盲目追求运动快感,特别在夏季出汗多、消耗大的状况下,健身者更要注意把握运动的度,以免消耗过多,对人的某些机能产生损伤。
3)民间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求医师开药方”。杨主任解释,夏季吃姜主要是因为生姜有很好的化湿作用,尤其在山区雾露较重的地方,在早上阳气初升的时刻服用散寒化湿的生姜既可健脾胃又可以出汗防暑。但姜毕竟是温热之物,不适于阴虚或实热的人群,也不主张大量进食。
三伏天养生“四做”“三不做”
网传的养生谣言不靠谱,那么三伏天到底该如何养生呢?杨主任说,三伏天的养生需遵循“四宜三忌”。
四宜:
一宜调养心神
夏属火,与心相应,容易心火旺,出现心烦易怒等情况,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心境平和,乐观外向,有利于气机的通泄。相反,懈怠厌倦,急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则有碍于气机通达,同时,也可选用一些清心安神之食物药物如茯苓、麦冬、莲子心、百合、竹叶、柏子仁等。
二宜健脾除湿
湿为长夏主气,尤其在南方,空气闷热,湿度大,而湿邪最易侵犯的便是脾胃,因此在夏季,稍有不慎便容易出现胃口不好,腹泻,乏力困倦、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苏叶、佩兰、陈皮、薄荷、茯苓、荷叶等。
三宜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可选用西洋参、麦冬、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五味子等,如妇孺皆知的生脉饮便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尤其适用于夏季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大多是阴寒之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助长人体阳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病症减轻或消失。是糅合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中医特色疗法。
三忌:
一忌贪凉
夏季酷暑难耐,人们往往喜欢呆在荫凉的地方。中医认为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如果长期呆在阴凉的场所或者内外环境温差过大,都可以导致寒气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关节疼痛、腹痛腹胀、怕冷、感冒发热等病症。
二忌饮冷
    夏季冷饮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可以带来愉悦的感受。殊不知,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的生理功能。另外,在夏季,生冷食品容易滋长细菌,引起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三忌过劳
   夏季的特点是日长夜短,为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中医建议人们可以适当早起晚睡,同时不要惧怕阳光。但酷暑季节,也不可过劳,否则阳气容易浮越,出现头晕乏力的现象。另外,夏季不可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以免暑热耗气伤津。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 2004-2024/4/18 22:10:31 WWW.WZHOS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温州市大简巷32号 联系电话:0577-88181606 邮编:325000
浙WWS标2010110100005号 浙ICP备13037826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