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97)
勇立潮头 时代跨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医院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谱写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卫生事业发展新篇章。医院领导班子重新调整,开展整顿医院,健全机构,实行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1981年医院建立行政、内儿科、妇产科、门诊等4个党支部。1984年医院建立了中共党总支,首任总支书记何达栋。1992年建立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1986年9月医院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有代表106名,1993年建立女工委员会。1983年医院团支部升格为团总支,1988年升格为团委。

这一时期,医院历任领导班子把医院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以管理促进医疗、护理、后勤和各个窗口服务质量的提高。一是健全了行政职能科室,相继建立了总务科、医院办公室、护理部、门诊部、人保科、医务科、财务科、医疗设备科、院党委办公室、质管科、感管科、劳动服务公司、物资供应科等行政后勤职能科室,完善职能,充分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实行院、科两级管理,1987年4月开始,医院实行院长总查房制度,各临床建立起科务委员会,定期商讨科室重大问题。三是下大功夫制订和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强调规章制度是医院的 "法规",强调规章制度贵在落实。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全面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补充制定了一些辅助科室的规章制度,并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1990年1月,医院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了行政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医技质量管理、后勤质量管理等方面的61项规章制度和79个岗位责任制。这些制度的修订和改革,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逐步实现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55.png

 

1979年全院职工达325人,其中医务人员61人、医技人员49人、护理人员101人,改变了"文革"期间员工不变(243人)的局面,年门诊量由1977年的261106人次增加到367533人次,全院共设5个病区,床位数251张,年出院7120人次,床位使用率为101.38%,病房和出院病人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医院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也初步明确了向专科发展的方向,内科分设了消化专科、呼吸专科、心血管专科、肾内专科、神经专科、血液专科、内分泌专科等;外科在普外、神经、泌尿、脑外等原有专科的基础上,积极培养专科医师,使各个专科新增了许多技术项目;妇产科设立高危门诊,开展不少高难手术,1995年创建了"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和纯母乳喂养;儿科在普儿科基础上增设了新生儿专科,1984年市卫生局批准温州市新生儿救治中心挂靠我院,1991年又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担负起全市新生儿疾病的防治、科研和救治任务。1986年急救科单独设立,1995年9月将原门诊楼改建为急诊楼,由于抢救管理制度健全,成绩显著,中毒抢救成功率达到省级水平,同年12月温州市急诊急救质控中心挂靠我院。其他各个临床、医技科室也都各显神通,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扩大各自的服务项目。温州市临床放射质控中心、温州市临床检验中心挂靠我院,我院临床检验中心同时承担省、部级临检质控工作,1982年开展染色体分带技术,为全省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1990年我院遗传室副主任技师郑廷迪,在一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属世界首次报道的异常染色体,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赞赏和好评。

55.jpg

从1979年开始至1996年,医院曾先后派6批次人员参加援非洲医疗队,分别为马里共和国、纳米比亚共和国提供医疗技术援助,他们是:曾黎虹(妇产科主治医师)、张学淼(副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曾世斌(内科主治医师)、林俊龙(厨师)、胡臻(副主任中医师),在非洲服务两至三年。他们在出国医疗服务期间,勤奋工作,不畏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为马里共和国、纳米比亚共和国总统、政府高级官员和当地人民群众诊治各种疾病,深受好评。

此外,开展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是1986年卫生改革后的新举措,对于帮助基层及农村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本院的社会效益都有一定作用。从1986年至1997年,医院分批分期派医务人员轮流到挂钩的基层医院服务,曾经与本院进行医疗协作的基层医院有:乐清中医院、虹桥卫生院、清江中心卫生院、苍南龙港医院、江南医院、赤溪卫生院、马站中心卫生院、瑞安高楼卫生院、平阳鳌江医院、平阳晓坑、腾蛟中心卫生院、瓯海新桥卫生院、瓯海梧延中心卫生院、泰顺峰文乡卫生院、永嘉乌牛卫生院等。在横向医疗协作中,不仅指派医护人员参与医疗服务,同时还向贫困地区赠送医疗设备仪器等,受到了当地乡镇政府和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1980年以后,医院担负起温州医学院和温州卫校的后期临床教学任务。1982年1月起,按照温州市卫生局规定,县、区患者进行划区分工收治,我院承担收治平阳、苍南(1981年6月建县)、洞头3县及城区和近郊区、梧埏、三溪区的病人,并承担对上述三个区和温州市东风医院的业务指导。全院发扬历史传统,认真抓管理,热心为病人服务,1984年12月开设周日特别门诊,规定每周日上午有13位老医师、专科医师坐诊,1986年3月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医疗使团"来院,至1992年底,该使团共有10批次105人次到我院考察、交流、讲学和赠送医疗仪器。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并采取集资等办法,购置了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价值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添置投入使用的。1994年,医院引进首台美国GE公司生产的全身CT机。到1997年,全院共有诊断、治疗及辅助设备2210台件,总价值达2221万元。同时,病床从1978年的251张到1991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核定为375张,再到1994年经省卫生厅批准床位核定为500张,床位增加1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的老问题,从而使医院跨上新台阶。

1978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几次较大的工资改革,如"八五工改"、"九三工改"等,使医院职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医院奖金分配方案也几经改革,1981年实行"五定一奖"(定床位、定人员、定任务、定技术指标、定经费补助、实行增收节支结余奖),1984年实行科室经济承包制,1987年实行超劳务报酬制,使职工相应增加了收入。1986年,医院作为全省卫生系统职称晋升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1987年一年晋升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人,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有37人,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大大地激发了卫技人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医院的基本建设开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1980年对护士学校进行改建,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1989年原外科大楼抬高至三楼,扩增面积1170平方米;1994年外科大楼改建为妇儿大楼,把原内、儿病房改建为门诊大楼;同年12层综合病房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0211平方米,为医院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诊环境。

1981年至1991年间,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医院先后在永宁巷、蒲鞋市、十八家、新桥头等地段采取公建或集资联建办法,新建职工宿舍8671平方米,使200多户职工得以安居乐业。

至1997年,全院已有职工638人,其中卫技人员占78.46%,高级职称人员有70人,中级职称人员有189人,设内、外、妇产、小儿(普儿、新生儿)和中医、眼、耳鼻喉、口腔、皮肤、伤骨、针灸理疗、整形美容、麻醉(手术室)等28个临床专科,16个病区,10个医技科室,核定床位500张。年门诊量达4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9146人次。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医院已基本具备三级乙等医院的条件标准。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 2004-2024/4/26 17:40:27 WWW.WZHOS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温州市大简巷32号 联系电话:0577-88181606 邮编:325000
浙WWS标2010110100005号 浙ICP备13037826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