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1949年
白累德医院

50.jpg

1903年,苏慧廉再次向总部提出扩建医院的想法。由于总部当时也缺乏资金,他只好转而求助英国媒体,在报刊上发文请求慈善人士的捐赠。文章见报后第二天,70多岁的亨利·白累德(Henry ·Blyth)便回函表示愿意捐献。

有了这笔捐款,1905年2月18日,苏慧廉代表偕我公会签订购地契约。新医院选址在温州城区的大简巷。占地七亩八分八厘三毫,4.96万平方英尺。新医院由英国基督徒设计师G.W.Bolshaw免费设计。布局及风格整体上沿袭了伦敦的盖伊医院(Guy's hospital)。医院大楼地基长184英尺,宽60英尺,由一幢主楼及东西两翼组成。主楼三层,底层是教堂兼候诊室。东西两翼各是一栋两层的建筑。西翼为男性病房,东翼为女性病房。由于当时女患者较少,医生办公室、药房、储藏间安置在东翼一层。此外,医院还有若干配套用房。

由于亨利·白累德捐钱占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故名之为"白累德纪念医院",简称"白累德医院"。原定理医院迁并入白累德医院,于1906年1月30日开业。当时已有员工250人,委任英人包理茂医师继续任院长。白累德医院宽敞整洁,一流设施,一流设备,硬件设施已经具备了现代医院的条件,这在晚清年间的浙南颇具示范意义。新式医院的设立对当时温州地区的居民不啻为福音,开业后一年内就有12285人前来求医,住院病人有923人,手术321例。

1907年,苏慧廉离开温州,赴山西接任山西大学的职务。尽管他离开了,但白累德医院自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造血"能力,逐渐走上正轨。

包理茂院长为中国患者服务了13年,直到1914年因病回国。1917年由英籍施德福医师(Dr·K·T·A·Stedeford)接任白累德医院院长一职。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获得热带病学博士学位,在温州从医32年,各科手术均做。瘟疫期间,他不分昼夜巡诊病人,甚至还自配生理盐水。同时,他还受聘于温州海关担任海港检疫工作,连海关的酬劳都充公给医院。

彼时医疗模式照旧,但在医院管理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业务、行政、财务、人事等一概由施德福院长作主。他还规定,中国医师上午在医院看病,下午除值班或参与急诊外,可在家里私人开诊,收入归己。

院内没有分科,医师相当于现在的全科医师,一专多能,内外妇儿疾病均看。专职医师每天上午门诊,下午安排手术。施德福院长上任以后不但要亲自看病,还要管理医院。院长统管一切,无论医疗业务、行政财务、人事安排等等,大权小权,一人独揽,一统到底,统归院长一人作主。施德福院长从医院实际出发,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从严治院。

有序分诊,缓急有别。当时医院每天从7时开始挂号。挂号费30枚铜钱,换取一枚号码竹签。通常有红、绿、蓝、黄和黑五种颜色的竹签,初诊是红色签,复诊是绿色签,要住院的危重病人是蓝色签,黄色签则由施德福院长亲自诊治,挂号费也高于其他竹签。当然,对于穷困的病人可以免收挂号费,连药费也减免,他们领的竹签是黑颜色的。通过竹签,有序分诊,分流病人,使危急病人得到及时诊治。

危急病人,敲钟为号。当时医院没有通信设备,施德福院长在目前为急诊大楼西边枝叶茂盛的老樟树上挂一口铜钟,如遇紧急情况,以敲钟为信号,召集全院医务人员。敲一下意味着急诊需要内科医师前来会诊;敲二下意味着外科医师会诊;敲三下意味着妇产科会诊;敲四下意味着儿科会诊;重复敲打就意味着危重病人需要各科医师会诊。

规范医疗文书书写。门诊住院均要求详细记录病人就诊情况,以及病人住院病情变化等。门诊病历采用大本笔记簿,将病史、处方记载在簿上,病史以罗马字母拼写的温州方言记载。施德福院长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详细问诊,一丝不苟记录,还规定门诊住院病历书写规范,并定时检查。

随着医院声誉日隆,就医者接踵而至,门诊住院病人爆满,施德福院长等几位外国医师疲于应诊,难以应付。他接任之前,包理茂院长已从艺文学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八名优秀学生,进入白累德医院当学徒。施德福院长接任之后连续选拔多批优秀学生以及一些有志从医的温州青年,跟随学医。由于他倾注心血,认真教学,先后培育出郑求是、陈梅豪、戚文梁、章梦三、郑叔鸣、王子芬、张雪琴、郑济时、潘贯周、张德辉、倪执平、何其美等一批温州本地医师。既满足了当时医院本身业务发展的需求,也为后来温州西医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为浙南医疗界的名医与脊梁。

 

51.png

 

医院开办时无专职护士,病房护理工作由三十多名男女工友兼做。1922年,来了一位英籍护士裴悟。次年,又来了英籍护士薛美德、任若兰;随后,医院自己培养了护士杨美德、陈舜华、施子哲等,至此医院有了一支专职的护理队伍。1929年夏,作为浙南地区首家教会西医院的白累德医院,首创了白累德高级护士职业学校。首任校长英人薛美德,校址设于海坛南麓教会艺文学校(今温州第二中学),1933年7月毕业的首届毕业生仅叶兰珍、陈舜华、朱德英、施子哲4人。1934年9月白累德医院又在艺文学校创办白累德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校长陈梅豪,与护士职业学校合署办学。到1948年止,护士职业学校共办16届,助产职业护士7届,合计150人。1949年9月,原白累德医院所办的护士学校、助产学校,与温州医院、董若望医院所办的护校合并。由葛林宗任校长,汪起霞任教务主任,张忠邦任总务主任。不久,这所学校划归省立温州医院管理,更名为 "省立温州医院附设高级医事职业学校",黄问羹兼任校长。1952年改名为"温州卫生学校",后并入温州医科大学。

当时,按中国教会规定,英籍人员在中国工作五年,可回国休假一年。施德福院长每次休假期满,总带回一批医疗器械,如X光机、手术台、膀胱镜、食道镜、显微镜之类,使医院医疗设备得以更新充实,跟国际同步。

1941年4月19日,永嘉(温州)县城突遭日军侵占,白累德医院同城区大部分居民都来不及疏散,只能困守,医师散避,不受敌伪利用。12天后,敌军退去,医院即恢复门诊。

1942年7月11日,温州城区第二次被日军侵占35天。7月初,白累德医院先已迁避江北楠溪枫林镇。施德福夫妇与随行医师即借该镇御史祠为群众治病并定期义诊。

定理—白累德医院从来没有设非英国籍的正副院长。直至1944年7月,温州城区第三次沦陷前两月,施德福即将依规定休假离院暂返英国,他这才聘医师郑济时为副院长并暂代院长职务。9月城区沦陷,至次年6月敌军始退,副院长郑济时即与诸医师合力尽速将在乡下的医院迁回城区,7月间恢复应诊。施德福至1947年才自英国返院。副院长郑济时在代理院长职务三整年中,一直得到全院同仁协助,尽心尽力工作。

在抗日战争期间,教会停发津贴,郑济时副院长只得由自己私人出票,请亲友担保,向银行、钱庄借款。施德福院长也亲自出马,向吴百亨等温州民族资本家募捐。如此从多方筹集资金,才使医院得以在艰难中维持下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医院重新开诊,并聘请汪起霞、周德民、胡旭庚、傅大钧、戚有为、郑志毓等医生协助诊疗工作。他们也受施德福院长面授身教,日后工作于温州各大医院,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得温州人民的爱戴。

版权所有:温州市中心医院 COPYRIGHT © 2004-2024/4/30 2:39:10 WWW.WZHOS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温州市大简巷32号 联系电话:0577-88181606 邮编:325000
浙WWS标2010110100005号 浙ICP备13037826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